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申报

教学评价

团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树立以一流本科教育是根,拔尖人才培养是本的根本宗旨,将本硕博贯通式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作为建设总目标,以“新工科建设”和“科研育人”为两翼,全面创新构建“新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构建“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本科专业建设体系,以“八位一体”新工科教育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探索航空航天领域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能力链”“实践链”“思政链”三链无缝融合螺旋发展模式,打造领域型“名师+金课+名赛”品牌;全面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力构建“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通过7年建设实践,初步探索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效果良好。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自2012年开课以来,课程组连续9年面向全校开课,累计选课人数三千余人,课程组的所有老师教学效果优秀。2015-2019年连续5年秋季学期,针对我校航空航天学院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开展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总体评价满意度高,9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教学切实增强了他们对我国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发展的全面了解,拓展了视野,增强了自信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课程组教师积极辅导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学科比赛,成绩突出。

走进信息时代的航空航天工程自2015年作为学校首批建设的新生研讨课开课以来,课程组连续6年每年面向航空航天学院大一新生开课,累计上课人数500余人。课程组授课教师均为学院科研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每年授课结束后都进行了匿名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总体评价满意度高,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和锻炼,一是增加了同学们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同学们在信息时代新形势下空天报国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科研精神、开拓创新的工程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二是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听、说、读、写”的“新四会”能力,使同学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转换。

工程力学课程自2012年开课以来,课程组连续8年面向航空航天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累积上课人数五百余人。课程组老师在新工科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改革尝试与实践。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总体评价满意度高,90%以上学生表示力学建模和力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切实体会到力学发展对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作用,领悟到科学家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了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飞行器总体设计课程开课以来,课程组老师精准施教,获学生“五星”评价,总体满意度高。通过课程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飞行嚣总体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认为教学实现了对飞行嚣总体设计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对飞行嚣总体设计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认识,同时,有效拓展了飞行器总体设计支撑学科知识,拓展了视野,增强了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总体上,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不仅专业知识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成效显著!

多智能飞行器协同综合创新实验I课程自开课以来教学效果优秀,课程组授课教师均为学院教学骨干。每年授课结束后都进行了匿名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总体评价满意度高,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学生能够更加冷静、客观、全面地提升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引导自身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达到了思政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同心同向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