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融入的课程结构
以工程能力逐级提升为目标,借鉴MIT和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四级设计”(4D Design)理念,设计建构了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复合,突显能力培养的跨学科课程体系。
本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融入。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每一门课程都从课程大纲、教材选用、授课教案、课程讲稿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改革和修订。专业骨干教师及课程思政团队骨干积极参与到一线的教学任务,确保了贯穿8个学期的课程体系的落地,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思政的效果。
学期 | 课程名称 | 任课教师 | 备注 |
1 | 走进信息时代的航空航天工程 | 徐利梅、李波、李辉(三位均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成员) | 新生项目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
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 | 周娴 | 新生项目课程 | |
2 | 工程制图 | 洪涛、邹焕 | |
软体技术基础 | 刘民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成员) |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 |
工程挑战/团队与系统项目/基于USRP无人机通信波形与控制过程认识/战术对抗激光模拟/多旋翼无人机系统认识、设计与实践 | 曹勇/周娴/唐杰/邓科/方黎勇 | 新生项目课程 | |
3 | 工程力学 | 谢晓梅、徐丽梅(前两位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成员)、严尧、王振伟 |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示范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
飞行器智能制造基础 | 李波、刘民岷、胡家文 | ||
航空航天概论 | 李滚、钱小妹、徐焜(三位均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成员) | 省级课程思政课 | |
传感器、测量系统与数据分析 | 钟其水 | ||
4 | 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 | 金燕华 | 挑战性课程建设 |
自动控制原理 | 郭庆 | ||
工程创新与设计 | 徐利梅、李翔、谢晓梅等 | 挑战性示范课程 | |
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 | 邹焕(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成员) |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 |
系统工程导论 | 李波、陈敏 |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示范课程建设 | |
空气动力学基础 | 陈滨崎、张书俊、吴谦 | ||
机械原理 | 王振伟 | ||
材料力学 | 谢晓梅 |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 |
工程力学实验 | 钱小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成员) | ||
航空航天虚拟仿真实验 | 李波、刘民岷、胡家文 | ||
5 | 飞行器总体设计 | 徐焜(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成员) | 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
飞行控制原理 | 李学生、陈敏 |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示范课 | |
飞行器控制系统实验 | 李学生、陈敏 | ||
探空火箭设计与制作I | 刘磊、严尧等 | 挑战性示范课程 | |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 | 魏明珠 |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 |
无人机系统设计实验 | 刘磊、魏明珠 | ||
6 | 飞行器数字化设计与仿真 | 李翔 | |
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 | 魏明珠 | ||
探空火箭设计与制作I | 刘磊、严尧等 | 挑战性示范课程 | |
机载电子系统 | 张羿 |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 |
空间机器人基础 | 张向刚 | ||
飞行器数字设计与仿真实验 | 陈滨崎、钱小妹、周娴 | ||
7 | 机器学习 | 张向刚 | |
航空航天机电控制技术 | 毕闯 | ||
智能无人机开发综合实验 | 魏明珠 | ||
工程振动 | 谢晓梅、徐利梅 | ||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 洪涛 | ||
8 | 毕业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