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建设规划及预期成效
一、持续建设规划
(1)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坚持“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这一条主线,紧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五大重点,从培养方案入手进一步进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教材课件教案、授课研讨作业考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这五个维度抓课程思政的落实;从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及成就中深挖思政元素,充分体现和灌输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成电精神,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入耳入脑入心、落地见效。
(2)建立健全“院(党委)-系(支部)-课程组(党小组)”三级育人组织体系及质量保障体系
从组织体系建设上为课程思政全面落实做好保障,建立健全“院(党委)-系(支部)-课程组(党小组)”三级育人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培养方案制订修订、教改研究和新老教师帮扶传承等活动。
三级育人组织体系
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由教学副院长、院教指委组成的院级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立完善制度、组织、质量标准、教学监控、过程和质量信息及利用六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持续构建“校专家+院教指委+教学系+课程组”四级联动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机制。“院教指委+教学系+课程组”三级实行“交叉听+跨系听+组内听”的评议模式,100%全覆盖本专业课程。建立新课准入、旧课升级和“水课”淘汰机制。严格实行教师上课“试讲”准入制,课程评教成绩末尾10%整改制和5%淘汰制。教学效果实行“现场听课+数据分析评议”淘汰制,制定并完善一套全方位全过程全动态教学质量监控评估规范。
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依托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打造由“首席+专业骨干+实验骨干”为主线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
目前本专业已形成“首席+专业骨干+实验骨干”三级形态的教学架构。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专业85%的课程已经启动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27名专职教师中有包括专业首席在内的7名老师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以此为基础,本专业计划在一年内打造覆盖所有专职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政能力培训,实现全员思政,人人讲思政,门门有思政。
(4)持续建设“教材+在线课程+实验平台”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除了在培养方案、组织体系和教师队伍方面的课程思政改革,在十四五开局的第一年,本专业也启动并将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建设。其中,《工程设计:基于项目的导论》、《软件技术概论》、《工程力学实验》、《导航原理基础》、《飞行控制原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技术》和《轨道力学基础》等8门课程思政新教材已经在建设中,有部分已经签订出版合同。《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和《软件技术基础》的MOOC也在持续运行和建设中。另外,配合教材的建设,也启动了虚拟仿真等实验平台的建设。三管齐下,为课程思政的落地做好教学资源上的准备和保障。
(5)探索并逐步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为理论基础,探索构建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和模式。明确梳理新工科人才素养的认知领域、工程技能领域和思政领域三个培养目标,重点针对思政领域的政治素养与公共意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规范、创新挑战精神和科技报国及家国情怀五个方向,制定覆盖教学过程所有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对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及标准进行深入探究,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并使其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二、预期成效
(1)课程思政全覆盖
在本专业范围内,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覆盖,即所有课程覆盖,所有教学人员覆盖;
(2)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一门
重点建设两到三门在全国范围内有知名度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争取申报成功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一门;
(3)教材及线上课程各两门
重点打造课程思政十四五规划教材两部,在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新上线配套在线课程两门;
(4)教学名师及团队各一个
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的基础上,力争打造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一名和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