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授课教师 | 课程育德目标 | 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 | 教育方法 和载体途径 |
白话通信与计算 | 凌翔 | 家国情怀与制度自信 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 | (1)家国情怀与制度自信课程思政点: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回国投身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网络空间国家主权的中美交锋; (2)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课程思政点:七国八制与中国电信行业的起步;中国卫星导航与通信的进步;我校大气光通信研制;空警2000与国防科技梦;512大地震与我校遥感遥测无人机;华为NB-IoT助力澳大利亚大堡礁保护; (3)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课程思政点:中国量子信息技术面临的挑战;中科院寒武纪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历程。 | (1)导论课以较为灵活的安排,将课程思政案例穿插到各个章节,使学生体会到价值观的树立是时刻沁润在信息科技领域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社会服务的所有环节; (2)主讲教师长期在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家重大工程,亲身经历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等历程,教师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易触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3)把课堂搬到电子博物馆,学生通过亲手触摸C&C08交换机,了解中国电信行业的起步;亲见相控阵雷达,聆听空警2000预警机的研制波折,体会国防工业人的强国梦想。 |
计算机通信网 | 段景山 | 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学习通信、网络行业科技名人故事,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增强用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社会的专业自信心; 法治意识与工程伦理:强化网络领域的标准意识,进而增强法制意识,知法、懂法、合规操作,遵守社会公德和网络道德底线。 | (1)网络概述章节:介绍互联网发展历史、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2)网络协议模型章节:介绍国际标准制定的一般过程,标准对科研和企业影响,我国在网络标准制定中历史发展和影响; (3)网络层章节:介绍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情况; (4)传输层章节:介绍网络安全案例、工程师责任案例; (5)网络协议设计章节:在介绍HDLC、IP和TCP协议的具体细节中,启发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思考。 | (1)提供相关资料短片和阅读文献;拟定相关话题,组织学生在QQ群等平台或课堂展开主题讨论; (2)从技术分析到案例教学,引导思考思政元素;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和提炼,以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影响; (3)评价学生的观/读后感,记录和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精彩发言。 (4)考试题目中设置对网络发展及现状了解的题目;在实验和设计报告中增加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考察点。 |
通信原理 | 李晓峰 | 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通过对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历史的了解,树立科技报国、产业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1)序言章节:我校通信学科奠基人张煦院士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归祖国,在西迁号召下来到西部创办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体现的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 (2)数字基带传输章节:我校通信学科学术带头人李乐民院士扎根西部,研制填补空白的数据通信系统和光网络设备,体现的科技报国使命。 | (1)研讨教学法。部分知识点采用MOOC自学方式,系统设计采用课堂研讨方式,学生线上和线下联动,开展思政讨论。 (2)案例教学法。将思政案例恰当地渗透到课程内容中,通过身边的“大先生”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的感情共鸣。 (3)实践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衔接,基于USRP搭建综合设计平台,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报国强国的专业能力。 |
移动通信系统 | 雷霞 | 家国情怀与制度自信:树立自主创新、实干兴邦、实干兴国的远大抱负; 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正确理解通信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通信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人文精神与文化自信:正确看待我国技术特色和国际位置,树立文化自信。 | (1) 绪论,介绍中国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 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行,5G开始领跑的过程。 (2)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介绍科研人员对信道复杂性坚持不懈地分析显现其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突破高速无线网络的瓶颈障碍; (3) 第四章抗衰落和链路性能增强技术,引出中国TDS-CDMA的产业发展,介绍通信抗干扰技术重点实验室参与的这一历史过程; (4)中兴/华为制裁令的反思。上世纪90年代中兴/华为在通信领域的各项突破,才打破了西方通信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但一纸制裁几近毁灭。5G已成中美博弈的新前线。 | (1) 构建教学团队:教研活动和支部活动同向同行,有效促进教学团队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提升。 (2) 拟定教学目标:以国内外通信前沿先进技术为课程核心内容,以自主创新、科技强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课程思政特色目标。 (3) 夯实教学内容: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对课程内容进行凝练,围绕课程不同阶段的思政目标构建能彰显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 (4) 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理论授课和综合实践双线互补的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设计不同的思政教育方案,既有课堂上思政元素的渗透,也有具备仪式感的宣讲和翻转研讨。 (5)完善考核方式:细化思政教育的过程化管理,丰富评价指标,引入学生反馈机制,更充分全面地体现思政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