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信递进式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通信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A+学科,依托“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4门通信核心课程为主线,按照入门导论-基础网络-核心原理-高阶系统的逻辑关系规划、设计、整合构建课程集合。递进式课程群的课程设置遵循由浅入深、从宏观-微观-宏观的螺旋递进思路,按照大通信的框架优化课程群系统结构,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系列,课程群内各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紧密联系,注重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衔接,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相互关联性。课程群着力打造课程思政案例库,在思想阵地相互配合,从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专业课程体系认知结构,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专业拔尖人才的目的。
图 通信核心课程群结构
(2)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A)教学团队加强挑战性课程建设。从2017年开始,课程组就率先开展了强调专业难度的挑战性课程建设,“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均已建成校级挑战性课程标杆课。以“移动通信系统”为例,针对大三学生,以跨学科的、国际前沿的、具备挑战性的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结合高密集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课程建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双线并行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基础部分采用课堂讲授,拓展部分进行课堂讨论;在课程设计中,将课程设计按难度、内容进行分割,与课堂教学进度同步开展,让学生即学即用;通过密集的师生互动,引领学生进行高效自学和独立问题解析;在考核方式中,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对挑战性问题的解决中去。经过挑战性课程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极大提高。随后,挑战性课程建设在电子科技大学全面推广,在全国教学会议多次介绍经验。
挑战性课程的课堂
B)教学团队加强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建成了“通信原理”国家级一流课程、“移动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省级一流课程。以“通信原理”为例,采用“翻转课堂+思辨研讨+实践问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挑战性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基于Matlab仿真的系列专题,激活课前探索与课堂研讨、培养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面向挑战性工程任务,采用团队协作与个人发明结合的考核机制,提升项目专业水平,深化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专业性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信原理”已有全国近万名学生在线学习和考核,形成品牌,团队成为全国通信原理虚拟教研室的发起单位之一。
C)教学团队立项加强研究型课程建设。“白话通信与计算”开展新生研讨课教学,学生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使新生从入学伊始就体验研究型学习方法和团队氛围。陈智教授还将“白话通信与计算”课程带入中学,在树德中学开设了电子信息前沿课,培养中学生对于通信信息学科的兴趣。“计算机通信网”“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系统”开展翻转式小班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计算机通信网”“通信原理”开展了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丰富教学手段和形成性评价。
新生研讨课进中学 翻转式小班教学
表1 团队课程思政核心课程概况
课程 | 课程示范效果 | 课程组长 | 课程成员 |
白话通信与计算 | 2020,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2020,校级新生研讨课标杆课 | 四川省电子信息教指委秘书长、 省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指委副主任 凌翔 | 国家创新团队带头人 陈智等 |
通信原理 | 2020,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一流课程 2018,国家级MOOC 2016,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2008,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8,校级挑战性课程标杆课 2020,鸿鹄拔尖人才计划核心课程 | 全国教学名师、 专业首席教授 李晓峰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凌翔, 实验教学骨干 靳传学, 通信专业骨干 傅志中等 |
移动通信系统 | 2020,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2020,省级线下一流课程 2013,省级资源共享课 2010,省级精品课程 2019,校级挑战性课程标杆课 2020,鸿鹄拔尖人才计划核心课程 | 原党支部书记、 校级先进女教职工 雷霞 | 我国通信领军专家 李少谦, 青年长江学者 胡苏, 鸿鹄拔尖人才计划负责人 熊文汇, 实验教学骨干 靳传学, 国家创新团队带头人 陈智等 |
计算机通信网 | 2020,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2021,校级课程思政优秀课程 2019,校级挑战性课程标杆课 | 实验教学首席、 党支部书记 段景山 | 十余位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