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课程自开设以来,课程组一直在探索如何给学生提供实用、新颖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把握住传统的、经典的传感技术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学科的发展方向、热点以及课程组的科研实践,将一些比较前沿的、有启发性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们。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以“如何最有利于发展光学工程学科、如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研究传感技术领域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的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改革措施: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作了部分修改,将一些理论性、数学逻辑性过高的知识简化处理,突出一些应用实例、应用前景以及其它未涉及考核内容的传感技术知识的讲解。同时随着科技尤其是敏感材料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半导体传感技术仅仅是整个传感技术领域的一小部分,随后出现了许多新型传感技术,特别是红外、气体、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另外,在实验室传感技术领域科研实践的影响下,我们渐渐觉得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作重大改革的必要性,在权衡各方面因素下,课程组自编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近几年来,传感技术渐渐朝多功能化、智能化以及阵列化发展,新型敏感材料不断涌现,给许多传感器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课程组充分考虑了这种趋势,然而由于课时的局限,我们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改革思路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课堂中,但是通过“网络学堂”这个第二教学课堂,我们的改革措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同时,也进一步给予我们更大的教学改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