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 201921050131
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课程是物联网的学习基础,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传感器领域目前的技术发展与存在瓶颈,而传感器的性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后续模块与系统的处理能力,可以说没有传感器就没有目前我们的现代生活。而传感器研究本身是一个多技术多学科融合的领域,需要我们具有十分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想学好这门课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黄琦 201811050702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课程的学习,我对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们不仅会传授我们书本上的知识,还会给我们介绍自己在敏感材料与传感器方向上的科研工作,并在此过程中给我们分享做科研的思路及心态,这使我对传感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对今后的科研工作少了一些迷茫,多了一些自信。
刘巍 201921050101
通过对《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敏感材料与传感器的关系,敏感材料的作用与分类,传感器的分类与原理等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这门课程从研究现状,金属敏感材料,陶瓷敏感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敏感材料,新型红外传感器,有机薄膜晶体管及气敏特性,新型气体传感器及阵列,以及电子聚合物基湿度传感器几方面对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进行了讲解。由于我们初步接触传感器,因此老师并没有对原理方面进行过于深入的阐述,而是通过结合实际应用以及实验室的具体研究来授课,激发了我对传感器的兴趣,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使传感器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是成为了一个实际的,可以帮助我们感知许多环境变量的工具。
吴英伟 201922050132
通过对《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这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我受益匪浅。这门课程的内容非常翔实:不仅涵盖了几乎所有种类的传感器,而且还涉及多种晦涩难懂的敏感材料知识。但谢光忠和王洋老师通过引人入胜且思路清晰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扎实的掌握了传感器这一关键的基础技术。
虽然这门课程对理论知识有着全面细致的介绍,但缺少实践训练。希望以后能够开设配套的实验课程,以便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的理解。
张明祥 201911050720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广泛,而且种类繁多。传感器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融合的技术。通过一学期对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以及传感器的类型,发展方向等。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制作传感器的技术和方法,这对以后的科研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谢春燕 201921050130
在2019下学期,我学习了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受益匪浅。在老师细心的讲解下,在课程前期,我了解了什么是敏感材料,以及传感器的构成和分类。之后,又学习了各种敏感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半导体等敏感材料;课程后期,又系统性学习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有光电、温度、气体等传感器。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以后的科研十分有益。十分感谢两位老师。
陆海军 202121050133
转眼间,《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了。谢老师的风趣幽默犹在眼前,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更是令人惊叹,让学生总是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程知识。王老师的严谨认真也令人印象深刻,让我们了解到实验的严谨与科研的魅力。此外,本课程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线上课程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课后还能在网上学习新知识。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了敏感材料和传感器的相关知识,也了解到科研工作的一些流程,为今后的科研打下了基础。
代静 202121050111
通过学习《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这门课程,我对从传感器的设计到测试的整个流程有了详细而深入的认识,从各类型的敏感材料、传感器的基本构型和敏感机理开始,两位老师循循善诱由点到面的展开,从项目入手讲述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从设计到制备再到表征、测试直至最后的实际应用的整个科研过程,其中蕴含着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的科研思维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最后的课程设计展示环节,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也考察了我们的科学素养,是研究生刚开始接触科研的阶段中一次难得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