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A:老师备课用心,选取的材料不仅具有广度,也有深度,难易适中,注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频繁,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学生B:老师的授课方式十分合理,选取的材料均为时事热点,针对一份材料进行全方位的练习,把一份材料“吃透”,包括影子练习、交替传译、带稿同传、无稿同传等多个步骤。科学化的教学步骤让我们能够得到全方位地提升。
学生C:老师本身就是经验丰富的同传译员,课程中会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同声传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可以着重提升的方面。同时也在课程中向我们介绍了当前同传行业与同传译员的现状,让我们有了更好的了解。
学生D:课程板块式的设计,让原本显得“遥不可及”的同声传译变得简单,每一个板块的联系都十分紧密,由低难度逐步过渡到更高难度的练习中,循循善诱,无形中就掌握了很多实用的技能与技巧,对自身口译能力的帮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