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在新文科建设的指导意见之下,针对外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一次有效探索,在5G和VR赋能之下,特色在于建立“互联网+口译”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交互式动态的教学环境,提供各种多媒体素材。以“启发式”、“自主性”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讨论、网站、个案分析和各类翻译练习等形式组织教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立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
本课程与本科及同类课程的分别主要体现在认知任务驱动下的训练方法、“电子信息+口译”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口译”三个主要方面。本课程拟以现有心理学及认知科学研究中对双语语码转换的认知任务处理过程重新规划课程体系,令传统的同声传译教学更符合认知科学的规律。另外,本课程在训练材料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与本校特色专业相关的材料,并且深度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具体而言是将VR技术运用到同声传译的训练体系当中。
具体而言,课程的特色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电子信息+口译”。结合我校的特长专业以及结合负责人开设“科技口译”的经验,将具有校本特色的训练材料引入同声传译课程中,令修读本课程的同学不仅具备基本的同声传译技能,而且能够从事电子信息专业领域的同声传译工作。
二、“现代教育技术+口译”。实行线上线下的联动训练模式,将大量训练工作放在课后,课上主要向学生介绍同声传译的技能和方法。同时本课程已经加入了外国语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计划,已与虚拟仿真设备提供商就课程建设构建初步框架,其中包括以VR技术模拟真实国际会议场景,并在场景中加入真实同传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令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同声传译的工作环境,并最大限度挑战学生的认知极限。
三、“产学研”联动。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同传技能之后,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到真实同声传译现场观摩的机会,并且如果学生的同传水平达到要求,可亲自参与到真实的同传项目当中,为职业生涯及早筹划。另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比如已有的同声传译训练平台以及即将建设的VR实验平台能够搜集学生所有的语音资料,建成“中英同声传译学习者语料库”,用于进一步从实证层面证实教学效果,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解决同声传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认知问题,撰写高质量的教研教改论文以及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并以此为基础申请省部国家各级研究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