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门课程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对翻译的美学感悟。正如周老师所说的,做翻译就如画一幅画,既要构建整体布局,又要注意精雕细琢,加上放大缩小、虚实转换的手法,这幅画才能变得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我想说,翻译也像一首歌,既要有高潮迭起,又要有低谷回环,在千变万化中扣人心弦,这首歌才会悦耳动听、耐人寻味。
——2019级 蒋娟💙
在上一阶段翻译概论的学习当中,我把它看作是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抗拒的,很恐惧,居然要做翻译了,但其实到最后的时候我慢慢发现很快乐,因为我真正的参与到其中来了。以至于到最后我在撰写我的结课论文儿的时候,我发现其实蛮有颇多的感触。因为发现很多的点都是我平常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所以我把大部分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我都拿出来做了一些分析,结合了老师的一些观点以及同学的观点。所以我觉得做任何事情吧,只要你参与了,喜欢上了,就一定会做好。加油丫!
——2019级 姚亭💙
在研一下学期翻译概论课上期间,首先衷心感谢周劲松教授在平时上课时地谆谆教诲。上课很有逻辑性,循序渐进,并且很喜欢周劲松老师对于翻译的热爱。本来做翻译就已经很难了,但是周劲松老师却选择最有难度的两种翻译,学术翻译和古文翻译。由衷地佩服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并且每次上课,周劲松老师都会不断地鼓励我们发言,不断给我们信心。真的很庆幸自己能够选到这门课,能够遇到这么与众不同地周老师。再次感谢周老师这学期地辛苦教学!
——2019级 曾德慧💙
我十分喜欢周老师以实践+讨论+指导的授课方式,实践部分老师给出了充分的引导工作,让我能够根据引导作出翻译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得到感悟。讨论部分老师给我了充分的空间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刚开始可能有些不习惯,但慢慢地会感受到:每个人认真的翻译实践中产生的一些看法和见解都有不同,交流让思想碰撞,翻译也会产生新的火花。指导部分则是精华,老师在指导部分给出了十分有效又有益的建议,也充分展示了老师的学术功力,不仅教授了大量的知识,传授了宝贵又实在的翻译经验,更给了我非凡的启发。
——2019级 李娅琪💙
1.重视语法基础。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长难句、句子结构很复杂,我深感自己语法知识的匮乏和阅读量的不足。尤其是学术类文章的阅读太匮乏,经常读的时候不会去思考逻辑,因为句子太长,容易出现理解错误。
2.遇到困难,勇敢面对找解决办法就对了,不管能做到什么程度,尽力而为,认真对待。
3.在翻译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小组合作可以让自己看到自己发现不了的错误和缺点,也能获得鼓励和支持,更好的完成翻译工作。
4.没有最好的译本,只有更好的译本。
——2019级 刘杰💙
1.学术翻译要求严谨准确,译文需有理有据。尤其是术语准确和格式规范,需要我们查阅很多权威资料寻求答案。
2.了解文化差异,充分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并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为了忠实原文,能直译就直译,直译会造成阅读困难的就采取归化翻译。
3.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导致翻译的技巧层出不穷。
4.每个人都存在主观上遮蔽我们的东西,客观上的盲点。
——2019级 廖帮晴💙
翻译概论》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多多。不论是学术翻译还是古文翻译,都让我们在翻译的学徒路上更进巨大一步。老师因材施教,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讲述自己的翻译思路,同时相应的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明晰自己的问题和如何得到更好译本的方法。我们懂得了包括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影响很大,需要保证原文的延续性和表意完整的要求;以及在古文翻译中,需要联系前后文,协调整体,同时对于一些独特的古代文化负载词,比如官职名等,需要历史考究和翻译策略相结合来处理。老师精彩细心的点评,同学们热烈积极的讨论,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作为翻译的小学徒,希望老师今后能够多多指导、时刻鞭策我们,真诚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向老师学习取经!谢谢老师!
——2019级 杜勤💙
通过学术翻译与古文翻译两个基本模块的实践,不仅积累了项目式翻译运作的基本经验,而且在周老师的博学熏陶下,也获得了大量与翻译实践有关的技巧、跨学科知识等等。在学术翻译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跨学科知识相当重要,基本的知识面广度有助于译者理解文本相关的背景信息及理论框架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古文翻译中,明白了翻译不仅仅是字对字的文字加工转换,而且更要融入文学之美,充分结合文本特征,发挥译者主体作用,从文学价值上来考虑翻译,译者主体性是翻译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证
——2019级 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