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

团队成果

团队成果:

1、组建教学团队。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实践与研讨锻炼了教学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加强思政教学培训,提升了教学思政质量。

2、支撑课程体系。本课程被列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照应了学生已修的课程,并能为学生的科研和毕业论文开题打下良好基础。

3、更新课程内涵。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导向,构建起从基础到提高,从技巧、策略到理论反思,从翻译技能到职业素养的,更加清晰合理的课程构架。

4、加强课程思政。课程注重专业性与思政性的结合,在培养学生翻译专业素养的同时,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价值观;将思政元素渗入到案例选择、案例评讲和教学方法之中。

5、深化教学内容。专注科技、法规、经济、时政、旅游、人文社科学术等非文学文类,在案例选择、作业布置、小组项目任务上进行了优化和深化;将技术辅助翻译、项目翻译引入教学内容当中。

6、革新教学手段。采用了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团队协作式学习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7、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课程网站,编订教学大纲,制作规范的课件,录制教学微视频,完成课程讲义初稿,发表教研论文,制作思政案例,录制教学思政小视频。

8、撰写相关著述。撰写《非文学翻译教程》新编课程讲义稿;发表教研论文1篇"基于原型理论的翻译能力模型建构研究",2022;出版译著3本《新古典主义》<2021>、《维也纳分离派》<2021>、《解读艺术:德勒兹》<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