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

第一章 神经系统的组成(10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1)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学时),(2)脑干、小脑、丘脑及大脑半球的结构特点(5学时),(3)神经系统如何发挥功能 (2学时),(4)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与研究方法(2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的解剖学特征与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神经科学研究的动物模型与研究方法。掌握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分区,大脑半球的功能分区,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边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回路与神经网络的概念。

3.本章教学重点:(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分区,(2)大脑半球的功能分区,(3)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4)边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本章教学难点:大脑半球的组织构筑。

第二章 神经信号传递的生理基础(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1)神经信号的类型(4学时),(2)神经信号的传播方式(2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离子通道与神经电信号的关系,神经电信号的记录方式。掌握静息电位、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与特点,神经冲动的传播机制。

3.本章教学重点:(1)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2)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3)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特点。(4)局部电流学说与突触传递。

4.本章教学难点: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门控机制。

第三章 视觉的神经机制与计算模型(12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1)视觉系统的形态学(1学时),(2)经典感受野与非经典感受野(1学时),(3)视网膜的细胞组构(1学时),(4)外膝体的组成与信息处理(1学时),(5)视皮层细胞的反应特性和视觉功能(1学时),(6)视觉系统中的串行与平行处理机制(1学时),(7)选择性注意机制与模型(2学时),(8)立体视觉模型(2学时),(9)神经信息整合作用(2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掌握经典感受野与非经典感受野的概念及其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视觉通路的组成、视觉系统中的串行与平行处理机制和选择性注意机制与模型。了解视觉功能柱的概念、视皮层细胞的反应特性和神经信息整合作用。

3.本章教学重点:(1)视觉信息处理的基本方式——视觉感受野;(2)视觉信息传导通路;(3)选择性注意机制;(4)神经信息整合作用。

4.本章教学难点:(1)视觉系统中的串行与平行处理机制;(2)神经信息整合。

第四章 眼动的神经机制与应用(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1)研究眼动的意义与历史(1学时),(2)眼动参数与眼动分类(1学时),(3)眼动的神经机理(2学时),(4)眼动跟踪技术的应用(2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掌握:(1)眼动的类型,(2)描述眼动的参数与指标,(3)注视眼动、快速眼跳和平滑跟踪眼动的概念、特点及神经机理,(4)眼动数据的分析方法。了解眼动跟踪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基本思路。

3.本章教学重点:注视眼动、快速眼跳和平滑跟踪眼动的特点及神经机理。

4.本章教学难点:眼动的神经机制。

第五章 脑电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原理、技术与应用(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1)脑电的发生机制与采集技术(2学时),(2)诱发脑电与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概念与经典实验范式(2学时),(3)脑电的相关应用(2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掌握:(1)头表脑电的表现形式及其生理、心理意义,(2)诱发脑电的机理与提取技术,(3)典型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了解:脑电源模型、脑电正问题与逆问题技术和脑电的相关应用。

3.本章教学重点:(1)头表脑电的表现形式及其生理、心理意义;(2)典型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

4.本章教学难点:(1)脑电的发生机制,(2)脑电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