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的量化方法》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讲解和社会科学研究SPSS软件的操作相结合,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树立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为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课程学习让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材料和数据常用的采集方法,掌握社会科学研究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经验,具备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熟练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术的能力,培养通过建立数量模型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2.5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0.5学时),(2) 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0.5学时),(3)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学时),(4)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0.5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研究的概念,了解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掌握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以及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3 本章教学重点:(1)社会研究的概念,(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的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 本章教学难点:(1)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第二章:选题与研究设计(2.5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选题的标准和明确化(0.5学时),(2) 研究的目的(0.5学时),(3) 分析单位(0.5时),(4) 时间维度(0.5学时),(5) 设计研究计划(0.5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研究的三种目的以及社会研究中最基本的四种研究方式,了解分析单位的概念及主要类型,掌握选题的标准。
3 本章教学重点:(1)选题的标准,(2)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
4 本章教学难点:(1)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第三章:调查研究(4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提问的原则(0.5学时),(2) 问卷的建构(1.5学时),(3) 自填式问卷(1学时),(4) 访谈调查(1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问卷的结构应包括哪些内容,了解问卷设计的基本程序以及掌握提问的原则以及问卷的构建。
3 本章教学重点:(1)问卷的结构,(2)问卷设计的基本程序。
4 本章教学难点:(1)问卷的建构,(2)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第四章:实验法(3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实验法的特点(0.5学时),(2) 实验法的分类和操作程序(1学时),(3) 实验效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0.5学时),(4) 实验设计方法(1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实验法的分类和操作程序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理解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以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3 本章教学重点:(1)实验的基本要素及逻辑,(2)实验效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4 本章教学难点:(1)基本实验的设计。
第五章:文献研究法(2.5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文献的查阅(0.5学时),(2) 文献的分类(0.5学时),(3) 文献的检索(0.5学时),(4) 文献综述的意义和作用(0.2学时),(5) 文献综述报告的基本要求(0.3学时),(6) 撰写文献综述报告(0.5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了解文献的潮汛、分类,了解文献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检索方法、检索步骤和掌握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3 本章教学重点:(1)文献检索法,(2)文献检索的基本结构。
4 本章教学难点:(1)文献检索的步骤。
第六章:定量资料分析(4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定量资料的定性分析(1学时),(2) 资料的定量化(1学时),(3) 定量资料的单变量分析(1学时),(4) 定量资料的双变量分析(1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清理,以及掌握定量资料的单变量与双变量分析。
3 本章教学重点:(1)定量资料的单变量分析。
4 本章教学难点:(1)定量资料的双变量分析。
第七章:数据的描述统计(2.5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集中趋势的度量(0.5学时),(2) 离散趋势的度量(0.5学时),(3) 偏斜度与峰度的度量(0.5学时),(4) SPSS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1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度量,掌握SPSS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
3 本章教学重点:(1)集中趋势的度量,(2)离散趋势的度量,(3)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4 本章教学难点:(1)运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八章:假设检验(4.5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0.5学时),(2) 参数假设检验(1学时),(3) 非参数假设检验(1学时),(4) SPSS假设检验的应用(2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掌握参数假设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并且学会运用SPSS在假设检验中的应用。
3 本章教学重点:(1)参数假设检验,(2)非参数假设检验。
4 本章教学难点:(1)运用SPSS在假设检验中的应用。
第九章:方差分析(3.5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方差分析的概述(0.5学时),(2) 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1学时),(3)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1学时),(4) 双因素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2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了解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过程,掌握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检验。
3 本章教学重点:(1)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2)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4 本章教学难点:(1)双因素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第十章:数据的相关性分析(5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相关分析方法(1学时),(2) 质量相关与品质相关(1学时),(3) 偏相关分析(1学时),(4) 典型相关分析(2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和kendall tau相关对相关变量的要求,了解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的特点,掌握质量相关和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并能够进行偏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
3 本章教学重点:(1)pearson相关,(2)spearman相关,(3)kendall tau相关。
4 本章教学难点:(1)质量相关分析,(2)品质相关分析(3)典型相关分析。
第十一章:回归分析(5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2学时),(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学时),(3) Logistic回归分析(2学时),(4) SPSS在回归分析的应用(2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掌握SPSS在回归分析的应用。
3 本章教学重点:(1)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处理办法。
4 本章教学难点:(1)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第十二章: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6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因子分析(2学时),(2) 聚类分析(2学时),(3) 判别分析(2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spss软件进行简单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3 本章教学重点:(1)因子分析。
4 本章教学难点:(1)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第十三章:研究论文撰写(3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1) 研究论文概述(1学时),(2) 文献述评(1学时),(3) 研究方法(0.5学时),(4) 结果、讨论和结论(0.5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在撰写研究结果部分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研究论文的分类。
3 本章教学重点:(1)研究论文的分类。
4 本章教学难点:(1)研究论文的问题格式。
三、教学方式
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参与式讨论等教学方式。首先,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的方法,介绍相关的概念及其理论,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相关概念,并且在多媒体上演示操作详细的步骤;其次,针对课堂讲授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问题,使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且以实际统计数据运用SPSS进行练习;最后,采用参与式课堂讨论的方法,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充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