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

课程特色

首先本课程具有深厚的物理理论背景。通过介绍高等固体物理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论功底,能更好地与自身科研工作相结合。本课程针对材料科学与电子类研究生的特点与培养方向特别设计了教学内容。根据过往的教学经验,本校学生主要掌握了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如倒易、周期性、晶格振动、能带论以及电子输运的基础知识。在这些知识基础上,本课程将高等固体物理核心教学内容归纳为导论(包括必须的预备知识,如范式的概念,相变与临界现象,元激发等),无序,尺度,维度以及关联共5部分。根据学科培养目标,对各部分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进行筛选,减少高深的量子力学和数学推导步骤,以便于与研究生学习者的专业背景实现知识链的“无缝对接”。对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到的高等固体物理基础进行重点学习,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

其次,本课程采取了现代化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将现代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课程建设过中将大力借鉴国外院校相关基础课程的设计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研讨课题设计方面吸收其合理且有创造力的因素。学习国外的教学设计思路与作业辅导方法,加强教学环节的链接和整合,将授课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讨论讲评、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

第三、本课程的实践性强。课程将大量利用主题教学和专题研讨等非常接近互动式科研的方法进行教学。设置诸如:扫描隧道显微学,低维碳材料,波色-爱因斯坦凝聚,相变动力学与晶体生长,拓扑量子材料与拓扑电子学等诸多前沿主题进行讲授或者主题互动研讨。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进课题调研,增加其自学能力和课程参与度,多利用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答,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其思路能够正确理解物理模型以及掌握关键理论。通过研讨式教学,能够彻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通过专题教学,能尽可能“近”地让学生接触到学科前沿,并且从中直接汲取基础理论知识,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实践分层式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