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

绪论(2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0.5学时)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0.5学时)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0.5学时)

四、自然辩证法的新时代意义(0.5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历史发展,掌握自然辩证法的新时代意义。

本章教学重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本章教学难点: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阅读材料:要求课外阅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部分内容,写读书笔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4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0.5学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3.5学时)

一、系统自然观(1学时)

二、人工自然观(0.5学时)

三、生态自然观(2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产生过程,理解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并深入分析生态危机及其产生原因,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本章教学重点:生态自然观

本章教学难点: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阅读材料:《系统科学大学讲稿》《一般系统论》《沙乡年鉴》《表土与人类文明》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4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1学时)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1学时)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动力模型(1学时)

第四节 科技进步的社会效应(1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掌握科技发展的动力模型,分析科技进步的社会效应。

本章教学重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本章教学难点: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阅读材料:《科学的社会功能》《列宁选集》(第三卷)《反杜林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4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科学方法的哲学考察(0.5学时)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1.5学时)

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1学时)

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1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本章教学难点: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阅读材料:《科学方法和科学动力学》《物理学的进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4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1学时)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1学时)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2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建制,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掌握科学技术的国家治理和人文引导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本章教学重点: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本章教学难点:科学技术运行的人文引导

阅读材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技术与文明》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自学)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了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科学技术思想,理解科学技术创新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技术发展观。

本章教学重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本章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创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