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媒介技术历史变迁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自信
中西方文化产生和发展于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因此,各自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利弊。近代以来,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文化一度在世界范围内居于相对强势的地位,而我国文化由于清朝晚期的朝政腐败和闭关锁国而有一百多年处于被轻视和怀疑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取得快速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水平。新媒体产生了新文化环境和新文化特征,新文化出现又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豪、文化自信和文化凝聚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例二: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中看中国新闻人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1874-1919)的讲解和讨论,深入分析历史上中国新闻人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如维新派办报活动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例三:中国共产党报人群体的产生及其影响
中国共产党报人群体,指的是具有中国共产党党籍,在中国共产党所办报刊中直接从事新闻采写、评论写作和报刊编辑等内容生产工作的记者和编辑,或实际兼任党报党刊领导职务、直接参与党报党刊内容生产的中国共产党(宣传部门)负责人。中国共产党报人群体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思想发展、新闻管理体制发展、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相适应,他们的出现,为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例四:把握全球传播局势,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能力建设。因此在新时代的媒体文化语境中,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家战略愈发重要,国际的反馈效果也反映了我国文化被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学习了解外国新闻传播史,尤其是发展至今的全球传播局势,对配合国家对外交流战略、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制定传播策略和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