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施“团队能力提升计划”,围绕教学能力的核心问题,强化“两大能力”建设,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师教学能力新体系。通过学生精准识别,强化教学设计,以教学竞赛、示范与说课等方式强化集体备课,完善课前、课中、课后链接,以培训评比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认知与设计能力、教学方法与调控能力、技术使用与开发等能力,增强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夯牢思政课课堂主阵地。以课程为单元,打通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校园内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校外教学实践能力,注重网上教学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实现课堂上下、校内校外和网上网下的融合,探索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方式,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开拓思政课实践育人新局面。
2. 实施“团队融合计划”,强化协同创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探索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教育崭新模式。依托六个教研室和八个研究所,以解决基层组织支撑不足的问题,强化教学与科研团队的深度融合;特聘一批党政干部、离退休教师和长江学者的教授与辅导员,集中研讨授课,密切思政课、通识课与专业课之间教育链,强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深度融合;以系统设计、分头实施方式,吸收技术团队加入,提升精准教学和管理水平,强化理论教学团队与技术开发团队、管理团队的深度融合。
3. 实施“课程建设创新计划”,打造国家级金课和省级示范课,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和影响力,有效发挥示范效应。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全面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三方面着力下功夫,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根本提高的目标。打造“三精课程”(2020-2021,建设校级“金课”;2022-2023,推动省级“金课”建设;2024-2025,在前期基础上推行国家级“金课”建设),完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建构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育人模式;通过建设获得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1门省级以上精品在线课程,1-2项国家级、部级教改项目。
4. 实施“名师培育计划”,产生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培养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申请并完成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为学院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科研群体(2020-2023)。努力培养在国内有广泛影响的思政课名师大家、思政课教学领军人才、思政课教学骨干(2024-2025),推动团队教师队伍更平衡更充分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切实推行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通过建设,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入选中宣部专家库1名、中央网信办专家库1名。
5. 实施“标志性成果领航计划”,实现团队成员梯次成长。团队将围绕学科建设呈特色、研究方向有亮点、科研成果上层次的目标,全力实施标志性成果领航计划。通过成果引领、项目推进、平台搭建、渠道拓展、跨界协同等多项措施,释放潜能,盘活队伍,助推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再上台阶显水平。通过建设,申报和争取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二等奖以上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