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
本课程思政内容丰富,非常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挖掘的课程思政源泉主要有:我国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进口设备到自主研制设备、从超高压跟跑到特高压领跑,体现了电力人的“两弹一星”爱国精神,期间也涌现出一大批电力事业功臣,他们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我国的核工业长期受到西方世界的技术封锁,我们的核电人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设计,再到出口核电技术,闯出了一条核电工业崛起之路。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提出了发展清洁能源的新能战略,到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等等。通过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史上的这些典型案例和精神沉淀,使学生深刻体会我国老一辈电力人为新中国电力工业事业的开拓性贡献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综合性强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涉及到电机学、信息学、经济学、能源科学、控制科学、最优化理论、检测技术、安全保护技术以及装备制造技术等学科,几乎囊括了能源、控制、工程经济的各个领域,课程内容涉及面宽,知识面广,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综合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设计与检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以理论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工程案例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控,使学生不仅要知道国家电网是什么,还需掌握如何通过电力基础知识解决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为今后的实际应用做好前期的铺垫。
(3)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
电能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密切;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 要求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工程实践内容,基础理论性与工程实践性并重。
(4)信息量大
课程内容涵盖电能生产、变换、传输、消费的各个环节,课程内容会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更新,同时配合多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工程基础信息,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他们热爱电能源科学、投身于电力事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5)多种教学方式配合教学
本课程主要教学方式是小班研讨教学。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声像多媒体、专题讲座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密切配合,保证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