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由三位副教授组成,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遥感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领域。近些年来申请专利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同时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同企业开展横向项目合作。与此同时,在教学方面也有很大的收获。主要成果如下:
一、教学改革与成果
1、教育部教改项目2018-2020年“图像处理类课程的协同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No. 2018C036)”
2、教育部协同育人2019年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立足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信息化教学实例和开发实践基地”
3、电子科技大学2016-2018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素质公选课程的交叉内容处理及教学模式创新(编号:2016XJYY029)”。
4、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PBL的图像处理类课程的融合式实验教学改革(编号:bksjy-2016-56)”
5、 出版四川省重点图书出版物规划项目支持的专著“无人机遥感及其图像处理”
6、拟出版电子科技大学特色教材项目支持的“无人机遥感系统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7、2019-2020 第二学期研究生教学优秀奖
8、2019年五粮液科技特别奖
9、2019年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
10、2019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教改项目“面向创新和动手能力提升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改革” ,(编号:JYJG201944)
二、申请专利
1. “一种融合纹理特征和尺度不变特征的掌静脉识别方法”. 专利号,ZL201710222874.5
2. "基于唇部特征和深度学习的笑脸识别方法 ". 专利号,ZL20160310959
3.“中高密度人群的一场状态监测方法“”。 专利号:ZL201510332969.3
4. “基于图像虚拟样本生成方法“”。 专利号:Zl201510076674.4
5. “基于图像的人群聚集状态监测方法“”。专利号:ZL201510076652.8
7、一种快速成像序列single-shot EPI-SSFP的产生方法,CN201410502930.7
8、一种蓝屏抠图方法,CN201410502930.7
4。ZL201510332969.3
三、承担科研项目
1、广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18B030333001,大孔径小动物介电特性断层成像系统,在研,主持
2、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横向,CPB2018-01,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物种识别与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在研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0048,基于分数阶统计建模的低剂量CT优质成像新方法研究,已结题;
4、 成都天衡科技有限公司,横向,"人脸识别处理算法模块开发" ,2018,主持,已结题
5.、宜宾天原集团,横向,"天原集团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系统" ,2019,主持,已结题
6、天津格林美公司,横向,“回收压缩机自动化切割技术开发” ,2019,主研,在研
7、成都天衡科技有限公司,横向,“外贸智能服务平台开发”,2018,主研,已结题
8、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向灾害勘查的无人机遥感图像信息定量提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0841006);
9、主持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岷江流域生态水涵养量遥感定量反演研究”项目编号:(2018SZ0186)
10、主持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无人机低空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3ZQ026-058) ;
11、承担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无人机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SZ0147);
12、承担民用航天项目“在轨自主卫星***关键技术”(项目编号:D040201);
13、承担总装预研项目“基于**的道路信息提取”
四、教学文章
1. 于力,"高校研究生《数字图像处理》课教学改革思考",工业与信息化教育,2020年9月刊,第93期,50-54
2. 于力,“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工业与信息化教育,录用,拟发表在2021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