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老师,本课程的教材及参考书目是什么?
A:教材:John G. Proakis , 数字通信(第五版)/Digital Communication(Fifth Edition)[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8月第五版。
参考用书:Stephen G. Wilson, Digital modulation and coding [M]. 电子工业出版社,《通信与信息科学教育丛书》,英文版。
Q:带通信号的正交性与它们对应的等效低通信号正交性,有什么对应关系?
A:带通信号相互正交,它们对应的等效低通信号不一定正交。但低通信号相互正交,带通信号一定相互正交。
Q:老师,如何比较和分析不同的数字调制方法?
A:数字调制方法性能比较参数主要有:错误概率,信噪比,比特率,带宽等。达到某个错误概率所需要的信噪比越低,则系统的功率效率高。比特率与带宽的比值大,带宽效率高。一个好的调制方法,应该是对给定的信噪比,能够提供较高的带宽效率;或者对于给定的带宽效率,要求的信噪比较小。的性能指标主要有有效性、可靠性等等,有效性和可靠性是评价数字通信系统的最主要的两个指标。
Q:老师,为什么要学习带通与低通信号的相互表示?
A:通过学习带通与低通信号的表示,在本课程研究带通信号与系统时,不必考虑调制中遇到的任何线性频率搬移,只需讨论等效低通信号通过等效低通信道的传输。
Q:老师,课程中的数字调制方法需要掌握哪些调制方法?
A:本课程中的数字调制方法主要掌握无记忆调制方法和有记忆调制方法,无记忆调制方法主要有PAM、PSK、QAM、FSK、双正交信号;有记忆调制主要有NRZI、延迟调制、CPFSK 、 CPM。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大家理解各种调制方式的数学模型和信号谱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调制方式的产生方法、描述方式、星座图等,以及各种调制方式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Q:老师,如何理解双正交信号?
A:双正交信号,由1/2M个正交信号与其负信号来构架,构成M个信号集。
Q:老师,为什么在带通标准正交基前面有个根号2的归一化因子?
A:归一化因子是让基函数的能量变为1。
Q:老师,关于MSK和OQPSK的比较,传输速率这块怎么理解?
A:OQPSK把信号分在两路进行传输,脉冲宽度是MSK脉冲宽度2倍时,两种调制方式的比特速率才相等。
Q:带通信号有哪些表示方法?
A:带通信号有等效低通表示法,正交表示法,以及三角函数表示法。
Q:内积和欧式距离可以理解为表示信号空间相似性的度量吗?
A:是的。
Q:老师,第四章“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要求掌握哪些内容?
A: 第四章的内容主要有无记忆信号的最佳检测、非相干检测、有记忆传输方式的检测及最佳接收机等。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大家理解各种类型调制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最佳接收机的设计方法,掌握相干检测和匹配滤波的概念,掌握带限信号、功限信号的最佳接收机性能分析方法,掌握非相干检测的设计方法,以及CPM信号的最佳接收机设计方法。
Q:老师,面向判决环和非面向判决环的相位估计方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A:面向判决环的估计方法将信息序列作为已知项来处理,实际使用中假设信息序列已经被估计出来。而非面向判决环的估计方法将信息序列作为随机序列,当已知信息序列的实际概率分布时,直接利用它;当不知道数据的实际概率分布时,可以作合理的近似。
Q:老师,噪声编码定理是什么?
A: 噪声编码定理指出,只要通信系统传输速率小于信道容量,R<C,总存在一种信道编码,以所要求的任意小的差错概率实现可靠通信。反之,如果R>C,不可能有任何一种编码能使差错概率趋近于零。
Q:波形信道模型和其它信道模型在实际中怎么选用?
A:选用何种信道模型完全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当设计和分析离散信道编、译码器的性能时,可以将调制、解调器归并为复合信道的一部分;当设计和分析数字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时,可采用波形信道模型。
Q:老师,第九章“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通信”主要有哪些教学内容?
A:第九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2) 有ISI和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3) 线性均衡,(4) 判决反馈均衡器。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大家理解带限信道的特点、带限信道的Nyquist准则、受控ISI的设计思想以及均衡器的原理,掌握带限信道的信道模型、受控ISI信道的逐符号检测和最佳检测的实现、线性均衡器和判决反馈均衡器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