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并历久弥新,关键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方面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即包括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也包括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即包括人类文明的当前成果,也包括历史成果;既包括社会主义自身的实践探索,也包括资本主义等社会形态形成的文明积淀。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纵向来看,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来不断调整无产阶级斗争策略;从横向来看,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以不同的革命方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我们的策略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根据经常变化的条件制定的。”
学生2:通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的学习,我对马克思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解放全人类的宽广胸怀以及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首先,马克思一生都在“上下求索”。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到《资本论》,他尝试用思想的武器唤起无产阶级的觉醒,用批判的武器改善无产阶级的处境。其次,马克思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人类解放运动,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驱逐,从柏林到布鲁塞尔、到巴黎、再到伦敦,马克思放弃了优渥的生活,选择了与无产阶级战斗在一起。最后,马克思对学术的追求近乎苛刻,容不下半点瑕疵,拿起文字的武器对准普鲁东、拉萨尔、布朗基、巴枯宁等人,捍卫学术的纯洁性。总而言之,马克思不仅在学术上创造了影响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奇迹,更留下了巨量的精神遗产,崔振着人类为实现自身解放而不懈奋斗。
学生3: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更加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发展的历程中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它影响了整个20世纪乃至于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既关注社会主义的发展和问题探究,也关心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了解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发展、特征及教训,以及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探索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处理好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中国文化思想的关系。
学生4: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我不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还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的脉络,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机器生产提高了社会化程度,使得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不断激化。进入19世纪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为我们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点亮了一盏明灯。
学生5: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中国化的部分,有很多体会与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说来,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很好的解决我国在各个方面上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非常科学的。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