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转换芯片(ADC、DAC等)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类芯片(DSP、FPGA等)的性能,如工作频率、垂直分辨位数、带宽等指标,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处理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成为仪器、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之一。
但统计显示,本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近年来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中,在本科阶段学习过《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几乎达到100%,但学习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仅占25%左右(其中,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占据绝大多数)。因此,本门课程的建设中,一方面考虑同学们的基础情况,将对本科阶段的基础内容,如离散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等,通过知识点的串讲(计划约占8学时左右)、网络资源和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快速的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讲解内容着重于多抽样率数字信号处理、有限字长效应、数字滤波器组等应用广泛,且本科课程不涉及的内容。同时,还积极跟踪国内外动态,适时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本课程的主要建设内容:
(1)深化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目前本课程的内容已具有一定难度,但对于一些前期有良好基础的学生而言还不足。本次建设拟结合网络上已有的课程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夯实基础知识点相关的内容;紧跟科研动态,依托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现代时域测试仪器、多域协同分析仪器上的科研优势,实现课程内容的案例化教学,使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积极跟踪国内外动态,对相关课程内容加以拓展和补充。
(2)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为教师讲授为主,布置4次课程设计或小论文,形式较为单一和传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等。本次建设,拟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对于部分内容,拟采取翻转课堂、小组研讨的模式,培养同学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增加前沿知识探索模块,引导同学们文献搜索与知识总结归纳能力等。
(3)探索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除传统的通过考试、课程设计/论文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外,本次建设,还将进一步丰富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重点将对翻转课堂、小组研讨过程中,引入对学生的准确表达、沟通交流、提问质疑等方面的评价考核,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准确沟通交流、创新性思辨等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