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国龙,男,201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职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生。2013年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军委科技委前沿创新项目、装备发展部预研基金项目、军口863项目等十余项。在IEEE TAES,IEEE TSP,IEEE SPL等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8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撰写英文书籍两部,现任IEEE Access和SIVPSCI期刊编委,《雷达学报》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等。

冯钢,男,199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NTU2005年度杰出研究成果奖(Research Outcome Award & Recognition (ROAR))。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其中40余篇SCI期刊论文, 60余篇被EI收录。论文发表在包括IEEE/ACM Trans. Networking, IEEE JSAC, IEEE Trans., Infocom 等本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另编著书及章节3本. 应邀担任包括ICC、Globecom等十余个国际学术会议 TPC/PC 成员。是IEEE 高级会员, 以及 IEEE ComSoc Asia Pacific Committee成员。现主持自然科学基金(NSFC),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分课题,973分课题,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分,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课题等多项研究课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电子工业部二、三等奖。

蒋定德,男,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职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生。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特聘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沈阳市拔尖人才等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与企业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12项,其中与企业合作申请3项。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IEEE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和录用论文100余篇。发表的论文SCI引用1000余次,Google引用2000余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发改委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项目培育种子基金项目、重大创新项目、人才项目)、博士后特别资助、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校企合作项目等课题。目前担任数家国际期刊审稿人;并担任多家国际期刊编委、客座编辑,及多个国际会议TPC。现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ACM协会会员、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会高级会员、CCF会员,中国计算机协会CCF互联网专委会委员。

谭雪松,男,200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职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生。自加入电子科技大学以来,谭雪松老师已总计主持了10项国家级、省部级、学校级和横向合作科研项目,主研或参与承担了8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合作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7篇学术期刊论文和5篇国际会议论文(包括4篇SCI二区论文、2篇SCI四区论文、以及6篇EI收录论文),合作发表了3篇SCI期刊论文(包括二区2篇和四区1篇),合著了2本认知无线网络通信方面的专著,获得了2项美国专利和13项中国专利的授权,以及申请了5项中国专利。与此同时,谭雪松老师也先后5次出境参加了IEEE ICC、IEEE Globecom和ICST CROWNCOM等通信领域国际会议,并完成了口头学术报告。

王子男,男,200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入选者;IEEE、OSA高级会员,担任SCI期刊《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及 《IEEE Access》的Associate Editor,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表SCI期刊论文60余篇(ESI高引论文3篇,一/二区论文40余篇),SCI他引一千余次,在光纤传感旗舰会议OFS-25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22次作特邀报告,在OECC/OSA APC/ACP等知名国际学术会议中任职16次;已授权美国发明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22项;担任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两项军委科技委H863课题负责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要项目(重大仪器/重点/重大项目课题)中排名第2;出版专著《光纤随机激光原理及应用》及《光纤传感网关键器件与技术》第三章(均为科学出版社出版)。
指导研究生获得SPIE Optics and Photonics Education Scholarship、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西南赛区最佳展示奖、ACP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Best Poster Award、 ICOCN Best Poster Award、汇顶科技奖学金、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五位毕业生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入选比例不超过当年全校毕业生的2.5%),六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武刚,男, 200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作,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与移动通信、抗干扰与安全通信、网络安全与信息对抗等。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与面上课题等10余项,已发表论文50余篇,另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90多篇,申请专利30项,授权7项(另有14项授权专利未缴费过期),提交无线技术标准提案5篇,合著《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
武刚教授曾获IEEE全球通信大会(GLOBECOM)2012年度最佳论文奖,2015年亚洲5G算法创新大赛杰出导师奖。现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和《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青年编委,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及中国通信学会信息测试专委会委员,IEEE会员,IEEE ComSoc Chendu Chapter(通信学会成都分会)副主席,IEEE Chengdu Section (成都分部)秘书。

肖悦,男,200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Intel“中国信息科学热点课题最佳研究报告”最佳论文奖;并入选美国《Marquis世界名人录-科学与工程卷》。肖悦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移动通信相关的核心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前沿技术,包括CDMA、IDMA、OFDM、MIMO、UWB、CR等。已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累计发表三大检索论文数十篇,并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现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并成为多项国际顶级期刊的审稿专家。

姚佰承,男,20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集成和纤维光学,光传感和光调控技术,光信息器件和物联网系统 等。 近年来重点研究光子信息源,包括光频梳、光感知单元、功能化激光源。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代表作发 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LSA、Science-Research、Advanced Scien CLEO、OFS、Nature-Conference等国际会议发表会议论文4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被新华社、中国光学、TEDx、四川电视台等 体报道。担任部委和地方专家成员,3个技术专委会专家成员。任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专家,6个国际会议分会主席或TPC成员。先后获得光学工程学会优博提名奖、唐立新优秀学者奖、成电杰出学生指导教师,入选IEEE和WLA青年科学家、提名IUPAP青年科学家。

朱策,男,199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视频图像处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视频编码、容错编码通信和视频目 等。IEEE Fellow,IEEE 两个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广播技术学会)的杰出讲座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 术和技术带头人。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近100篇。长期致力于视频图像处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先后担任了8个SCI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其中5个为IEEE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担任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包括IEEE ICME 2017的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TPC Co-Chair)并荣获杰出领导奖(Outstanding Leadership Award)。

郭世盛,男,2019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宽带穿墙雷达成像、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城市环境非直视目标探测。现已在国际著名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 项。曾获荣耀信通年度人物、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第十四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目前担任了IEEE TGRS、IEEE J-STARS、IEEE Sensors Journal、SIVP 等国际期刊的独立审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JKW XX6计划项目1项、JKW论证项目1项,中国电科研究所横向项目2项; 作为项目主研人员,参与KJW卓青基金、KJW前沿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ZF领域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多项,华为横向、海信横向等企业横向项目多项。

黄勇军,男,201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近五年研究主要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中红外人工电磁结构的理论分析与设计以及基于人工电磁结构的通信射频电路与器件的研发,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IEEE TAP等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4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期刊上以参与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参编英文专著1章,在IEEE IMS、 IEEE APS等SCI期刊上宣读第一作者论文10余次。曾获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电子科技大学“成电杰出学生(研究生)”等称号。

李小龙,男,201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雷达信号处理、微弱目标探测技术、机载雷达探测等方向。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IEEE TSP、IEEE TAES等期刊以及IEEE Radar Conference等国际会议的审稿人。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IEEE TSP和IEEE TAES等SCI源刊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篇,ESI高被引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项。

李中余,男,201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近五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双基地雷达成像理论和方法、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等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IEEE TGRS和IEEE TAES等SCI源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是IEEE TGRS、IEEE TAES、IEEE GRS Letters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曾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IEEE EDS Masters Student Fellowship”1项、四川省优秀毕业生、“成电杰出学生(研究生)”等称号。

刘帅成,男,2014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华为等多项横向项目。研究成果在一区著名期刊和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包括SIGGRAPH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CVPR (IEEE Conf.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 ECCV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等。Google scholar 引用190余次。被多家著名期刊和会议邀请为审稿人,包括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IJCV),ACM Trans. on Graphics (TOG),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TIP),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CSVT)。

王帅,男,200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近五年研究主要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MRI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发表SCI检索论文8篇、EI和一级期刊论文5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5篇。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及以上项目9项、横向项目6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以第一作者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和 ISMRM、ASNR等国际大会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王文一,男,201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分割、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 近五年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图像超分辨率算法,像素级图像场景分割,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理解与建模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会员,是IEEE Trans. on Broadcasting,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EURASIP Journal on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杨远望,男, 2011年获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现代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数字模拟混合电路、频率合成技术。现主要从事现代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数字模拟混合电路等相关理论和实现技术。承担《模拟电路基础 路基础》《通信射频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多项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纵向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SCI\EI文章十余篇,担任多个期刊和会议审稿人。 研究课题和项目、成果: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1项;等。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等。

曾辽原,男,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Limerick),现任利默 马可尼香农研究中心(Marconi & Shannon Research Centre)副主任/博导,电子科技大学视觉智能研究中心副 期致力于信号与信息智能处理、智能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先后独著英文专著1部,SCI/EI论文50余篇 明专利7项,多次荣获最佳论文奖。

张天贤,男,现任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 2015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美国特拉华大学联培博士),主要 研究方向包括新体制雷达、雷达信号处理、机器学习、优化理论和算法、统计信号处理和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等。 任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IEEE GARSS)会员。担任IEEE SP、IEEE Trans.on GRS、IEEE Trans.on Cybernetics、IEEE J-STARS、IEEE GRSL、IEEE Trans. on IP、Signal Pro IET RSN等期刊审稿人。已在国内 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