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

思政案例

《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一、主讲教师介绍

陈奋:男,博士,副研究员,IEEE Member,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遥感图像专业委员会委员。200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先验模型与数值优化。在RSE,ISPRS P&RS,IEEE TGRS等遥感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工程专业的硕士生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遥感图像的获取、存储、处理等基本技术,理解遥感图像各种成像模型、辐射模型、光谱变换、空域和频域增强处理、校正与定标、融合和图像分类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能结合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今后从事遥感图像处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

课程教学中加强对我国高分卫星数据的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 此外, 卫星遥感数据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课程也将介绍我国在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的努力。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将帮助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底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我国遥感事业建设添砖加瓦,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遥感强国。

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清单

专业知识点 思政元素 方法
1. 遥感卫星参数介绍 我国高分系列卫星 介绍各个高分系列卫星的相关参数情况
2. 遥感传感器平台和载荷 我国遥感领域的相关平台和载荷 介绍我国主要遥感平台和载荷的相关参数情况
3. 遥感图像的应用 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结合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讲解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举例

1. 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在此课程思政教学中,我们将结合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讲解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通过展示相关应用的多幅遥感图像,介绍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实例。

图1. 全球GLC2000土地覆盖产品数据集(2000年)

图2. 亚马逊雨林砍伐

图3. 我国风云卫星FY-1D记录的大兴安岭地区火灾

图4. 2007年太湖水体污染

图5. 全球陆地上空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AODf)分布图

《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高分专项

一、主讲教师介绍

陈奋:男,博士,副研究员,IEEE Member,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遥感图像专业委员会委员。200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先验模型与数值优化。在RSE,ISPRS P&RS,IEEE TGRS等遥感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工程专业的硕士生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遥感图像的获取、存储、处理等基本技术,理解遥感图像各种成像模型、辐射模型、光谱变换、空域和频域增强处理、校正与定标、融合和图像分类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能结合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今后从事遥感图像处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

课程教学中加强对我国高分卫星数据的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 此外, 卫星遥感数据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课程也将介绍我国在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的努力。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将帮助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底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我国遥感事业建设添砖加瓦,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遥感强国。

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清单

专业知识点 思政元素 方法
1. 遥感卫星参数介绍 我国高分系列卫星 介绍各个高分系列卫星的相关参数情况
2. 遥感传感器平台和载荷 我国遥感领域的相关平台和载荷 介绍我国主要遥感平台和载荷的相关参数情况
3. 遥感图像的应用 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结合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讲解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举例

1. 高分专项

在此课程思政教学中,我们将介绍我国的高分系列卫星。

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简称高分专项)是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该系统将统筹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完善地面资源,并与其他观测手段结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由天基观测系统、临近空间观测系统、航空观测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等组成,于201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局作为该专项的牵头组织单位,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余家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共同负责该专项工程的组织和管理。

“高分专项”(Gaofen/GF)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遥感技术项目,包含至少14颗卫星,分别编号为“高分一号”到“高分十四号”,于2013年开始陆续研制发射新型卫星并投入使用,至2020年前后建成全系统。高分系列卫星覆盖了从全色、多光谱到高光谱,从光学到雷达,从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种类型,构成了一个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能力的对地观测系统。

图1. 高分一号

图2. 高分二号

图3. 高分四号

《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我国遥感载荷和平台

一、主讲教师介绍

陈奋:男,博士,副研究员,IEEE Member,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遥感图像专业委员会委员。200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先验模型与数值优化。在RSE,ISPRS P&RS,IEEE TGRS等遥感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工程专业的硕士生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遥感图像的获取、存储、处理等基本技术,理解遥感图像各种成像模型、辐射模型、光谱变换、空域和频域增强处理、校正与定标、融合和图像分类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能结合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今后从事遥感图像处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

课程教学中加强对我国高分卫星数据的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 此外, 卫星遥感数据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课程也将介绍我国在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的努力。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将帮助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底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我国遥感事业建设添砖加瓦,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遥感强国。

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清单

专业知识点 思政元素 方法
1. 遥感卫星参数介绍 我国高分系列卫星 介绍各个高分系列卫星的相关参数情况
2. 遥感传感器平台和载荷 我国遥感领域的相关平台和载荷 介绍我国主要遥感平台和载荷的相关参数情况
3. 遥感图像的应用 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结合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讲解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举例

1. 我国遥感载荷和平台

在此课程思政教学中,我们将介绍我国的遥感载荷和平台

图1. 神舟飞船

图2. 中国空间站

图3. 天宫空间站获得的地表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