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

思政案例

教学案例

《射频集成电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新中国半导体发展历程

一、主讲教师介绍(一级标题 宋体四号 加粗)

游飞,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与系统系,教授/博导,IEEE Senior Member。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高效率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宽带高效率电源调制器,下一代移动通信发射机和射频微波集成电路设计等。授权了14项发明专利,已发表60余篇SCI文章。主持了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173等重点项目。获2011年度“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1年度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课程介绍

《射频集成电路》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选修课,是射频电路设计方法在集成电路特定工艺下的应用理论课程,该课程选择了常见的CMOS IC工艺作为课堂讲授的基础。电路与系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学科分支,主要研究电路理论、设计方法,电路与信号处理、电路与系统架构,新材料与电路结构等内容。《射频集成电路》是新形势下电路与系统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能够丰富培养计划里面关于集成电路的相关课程,形成从数字到模拟,从低频到高频的完整体系。教学内容包括CMOS工艺、CMOS器件特性、单级放大器、收发信机结构、噪声与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无源器件和功率放大器等九讲。教学重点是CMOS器件特性、低噪声放大器与混频器、接收机结构等。

三、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

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在于老师可以主动地、正面地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当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网络信息的影响而呈现了多样化的面貌,对学习、事业、人生的认识态度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而课程思政环节的设置,让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去。老师坚持“四个自信”、积极向上的态度、对时事的正确认识,通过言传身教及时引导青年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行稳致远。老师们用正确的思路去占领这块阵地。

在“思”与研究方法上主要通过教学案例:《如何阅读一篇学术文献》、《LNA文献导读》等来讲解研一学生需要掌握的文献阅读技巧,所举案例与课程讲授的低噪声放大器内容进行配套衔接,让学生尝试了解科研一线的研究内容。在“政”与历史传承上,通过《新中国半导体发展历程》讲述建国来我国集成电路研究与产业的发展如何的艰难,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如何地坚持发展。

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清单

专业知识点 思政元素 方法
1. 半导体工艺 新中国半导体发展历程 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与历史脉络,了解面向未来的产业政策与方向。
2. 集成电路应用 抗击新冠疫情 引入我国集成电路科研人员,自主创新提出集成电路快速检验新冠病毒的方法,了解在国家抗击新冠动态清零政策下,科研人员的可为之处。
3. 光刻工艺 国产关键材料与产业链 通过光刻机被国外制裁的案例,引入建立全面产业链与科研攻关的关系。
4. 器件建模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科研之思 通过延伸阅读器件建模文章,讲解如何阅读一篇科研文献,做好科研工作。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举例

新中国半导体发展历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1、 介绍完CMOS工艺流程后,引入该思政专题。

2、 铺垫国外对CMOS工艺流程的关键设备制裁情况,介绍国产工艺与设备,引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

3、 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关键设备上落后了?引出对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该产业的积极支持和曾经紧跟世界发展先进水平的历史回顾。

4、 继续讲解建国初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业绩,了解国家的宏观规划和科研奠基人做出的积极贡献。

5、 介绍我国半导体产业落后的关键时期与国外制裁因素,学术因素的关系。

6、 总结:面对国家在新时期对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选择热点方向、关键技术进行学习研究,努力超越国外技术水平。

思政案例1: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百年变局”下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

思政案例2:了解CMOS工艺进展的脉络与最新学术动态

思政案例3:如何阅读一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