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精品课程

教学大纲

《信息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8106006 课程名称:信息论 学时数:40 学分:2
开课时间:春季、秋季 开课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博士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通信原理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论的概念、结论与分析方法。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具备分析与设计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0.5学时)

第1章 离散信源的熵与无失真压缩编码(6.5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1.1 离散信源的熵:离散信源(Markov信源)、熵(1.5学时),1.2 无失真压缩编码的码率区域:渐近均分性、Shannon第一定理(2学时),1.3 无失真压缩编码:异前置码、Huffman码(3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离散信源的熵的概念、性质与计算方法,理解无失真压缩编码码率区域的概念、结论与分析方法,理解异前置码的概念,理解和掌握Huffman码的概念与编码方法。

3 本章教学重点:

离散信源的熵,渐近均分性、Shannon第一定理,异前置码、Huffman码。

4 本章教学难点:

渐近均分性、Shannon第一定理。

5 课程作业:

编程:Huffman码。

第2章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与纠错编码(12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2.1 离散信道的平均互信息:离散信道(n次扩展信道)、噪声熵与平均互信息(2学时),2.2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信道容量(及迭代运算)、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1学时),2.3 纠错编码的码率区域:联合渐近均分性、Shannon第二定理(2学时),2.4 纠错编码:线性分组码、Hamming码、LDPC码、卷积码(含Viterbi译码)、Turbo码(7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离散信道的噪声熵、平均互信息的概念、性质与计算方法,理解和掌握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的概念与分析计算方法,理解纠错编码码率区域的概念、结论与分析方法,理解线性分组码、LDPC码、Turbo码的概念与关键技术,理解和掌握Hamming码、卷积码(含Viterbi译码)的概念与编译码方法。

3 本章教学重点:

离散信道的噪声熵、平均互信息,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联合渐近均分性、Shannon第二定理,线性分组码、Hamming码、LDPC码、卷积码(含Viterbi译码)、Turbo码。

4 本章教学难点:

联合渐近均分性、Shannon第二定理,卷积码(含Viterbi译码)。

5 课程作业:

编程:Hamming码。

综述:Polar码的概念与关键技术。

第3章 信源的率失真函数与限失真压缩编码(8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3.1 连续信源的差熵:连续信源(n次扩展信源)、差熵(1学时),3.2 信源的率失真函数:信源的测试信道、率失真函数、二进制信源和等概率信源的率失真函数、高斯信源的率失真函数(3学时),3.3 限失真压缩编码的码率区域:保真度准则下的联合渐近均分性、Shannon第三定理(1学时),3.4 限失真压缩编码:量化、变换-量化编码(13折线非线性量化编码)、预测编码(3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连续信源的差熵的概念、性质与计算方法,理解和掌握二进制信源、等概率信源、高斯信源的测试信道、率失真函数的概念与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限失真压缩编码码率区域的概念、结论与分析方法,理解量化、预测编码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变换-量化编码(13折线非线性量化编码)的概念与编码方法。

3 本章教学重点:

连续信源的差熵,二进制信源、等概率信源、高斯信源的测试信道、率失真函数,保真度准则下的联合渐近均分性、Shannon第三定理,量化、变换-量化编码(13折线非线性量化编码)、预测编码。

4 本章教学难点:

信源的测试信道、率失真函数,保真度准则下的联合渐近均分性、Shannon第三定理。

5 课程作业:

综述:率失真函数的迭代运算。

第4章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2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4.1 连续信道平均互信息:连续信道(n次扩展信道)、噪声差熵与平均互信息(1学时),4.2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信道容量、高斯信道的信道容量(Shannon公式)(1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连续信道的噪声差熵、平均互信息的概念、性质与计算方法,理解和掌握高斯信道的信道容量(Shannon公式)的概念与分析计算方法。

3 本章教学重点:

连续信道的噪声差熵、平均互信息,高斯信道的信道容量(Shannon公式)。

4 本章教学难点:

5 课程作业:

第5章 相关信源的熵和率失真函数与分布式压缩(4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5.1 相关信源的熵和差熵:相关信源(单符号信源)、熵、差熵(1学时),5.2 分布式无失真压缩编码的码率区域:相关渐近均分性、S-W定理(2学时),5.3 相关信源的率失真函数:信源的测试信道、率失真函数(0.5学时),5.4分布式限失真压缩编码的码率区域:保真度准则下的相关联合渐近均分性、B-T定理(0.5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相关信源的熵和差熵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理解分布式无失真压缩编码码率区域的概念、结论与分析方法,了解相关信源的测试信道、率失真函数的概念,了解分布式限失真压缩编码码率区域的概念与结论。

3 本章教学重点:

相关信源的的熵、差熵,相关渐近均分性、S-W定理。

4 本章教学难点:

相关信源的测试信道、率失真函数,保真度准则下的相关联合渐近均分性、B-T定理。

5 课程作业:

第6章 网络信道的信道容量与分布式纠错(7学时)

6.1 多址接入信道的信道容量:多址接入信道(单符号信道)、平均互信息、信道容量、二进制对称多址接入信道、高斯多址接入信道的信道容量(1学时),6.2 多址接入信道分布式纠错编码的码率区域:多址接入相关渐近均分性、多址接入信道分布式纠错编码定理(2学时),6.3 退化广播信道的信道容量:退化广播信道(单符号信道)、平均互信息、信道容量、高斯退化广播信道的信道容量(1学时),6.4退化广播信道叠加纠错编码的码率区域:退化广播相关渐近均分性、退化广播信道叠加纠错编码定理(2学时),6.5最大流-最小割定理:网络信道、最大流-最小割定理(1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二进制对称多址接入信道、高斯多址接入信道的平均互信息、信道容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理解多址接入信道分布式纠错编码码率区域的概念、结论与分析方法,理解和掌握高斯退化广播信道的平均互信息、信道容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理解退化广播信道叠加纠错编码码率区域的概念、结论与分析方法,理解网络信道、最大流-最小割定理的概念。

3 本章教学重点:

二进制对称多址接入信道、高斯多址接入信道的平均互信息、信道容量,多址接入相关渐近均分性、多址接入信道分布式纠错编码定理,高斯退化广播信道的平均互信息、信道容量,退化广播相关渐近均分性、退化广播信道叠加纠错编码定理,网络信道、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4 本章教学难点:

多址接入相关渐近均分性、多址接入信道分布式纠错编码定理,退化广播相关渐近均分性、退化广播信道叠加纠错编码定理。

5 课程作业:

综述:网络信道与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三、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开卷

成绩评定:平时考核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参考教材:

[1]Thomas M. CoverJoy A. Thomas,信息论基础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heory-2nd ed.,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Robert J. McEliece,信息论与编码理论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and Coding-2nd ed.,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Abbas EI GamalYoung-Han Kim,网络信息论Network Information Theory,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大纲撰写人:陈伟建)

(大纲审稿人:□□□)